金融開放的鮮明信號被放出了。金融領域的高水平開放是重要的嘛。金融工作會議剛剛開完,有規定要推進這個開放。主要目標是確保國家的金融和經濟安全,引進國外的金融機構,吸引外資,增強上海和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。*近各個部門為了任務都召開了會議。下一步,重點是制度方面的開放,對外開放規則和標準,以此來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。金融開放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我們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。自2017年以來,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速度加快,外資機構準入限制放寬。據統計,今年三季度末,在中國的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的資產都有大幅增長。金融市場也在穩步擴大開放。我們已經建立了多層次、多渠道的金融市場開放路徑,通過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、互聯互通機制和境外投資者直接入市等方式。國債也被彭博、摩根大通和富時羅素納入主流債券指數,A股也在納入全球三大國際主流股票指數,并且受到了全球機構投資者的高度認可。
聽說,根據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說法,未來金融開放的主要特點就是要繼續推進制度型對外開放,這意味著規則、規制、管理、標準等方面將會更加開放。嘿,這比起跨境資金流動可是高級別的開放!這樣做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國資金機構和長期資本到中國來進行生意。*終目標是提高我們國家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,這樣我們的金融業才能更好地為國內實體經濟提供服務。話不多說,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說得明明白白。
據說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的看法,下一步要從三個方面努力。要完善“準入前國民待遇+負面清單”的管理模式,形成一個系統、制度化的開放局面,逐漸與國際規則融合。第二,要優化營商環境,在擴大市場準入的特別注重優化準入后的政策安排和便利。第三,要提升金融管理能力,讓它和開放程度相匹配。畢竟,現在國際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太快,全球金融風險時有發生,我們要防止外部金融風險對國內造成沖擊,形成一個既有宏觀審慎又有微觀監管的金融管理體系。
擴大中國金融開放,是今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重要內容。德意志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熊奕指出,這次會議在金融開放方面有兩個亮點:一是除了引進外資之外,還要進一步健全金融制度,讓海外金融機構在中國有更多發展空間;二是隨著中國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企業競爭力增強,許多中國企業希望擴大海外業務,中外金融機構可以提供金融支持,實現與海外經濟體的合作共贏。 為了落實會議精神,多個部門已經制定了任務清單。中國人民銀行黨委、國家外匯局黨組強調,要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,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,促進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。要擴大金融市場制度型開放,加強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之間的互聯互通,支持和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。還要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,提高我國在重大國際金融規則和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。中國證監會也指出,要統籌考慮開放和安全,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,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。咱們大中華地皮上的金融行當,現在要開放得更快更深,這有助于提高資源分配效率,增加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多樣性,增強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的能力,讓金融能夠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效勞。這對改善我國金融行當的競爭環境也很有幫助,進一步加強金融法治建設,培育競爭上的新優勢,推動開放型經濟增長動能的轉變和發展方式的轉變,引領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。據說這是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的。
你們得注意了,這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可特意強調了“要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,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!
連平說,未來有一段時間,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等級將大幅度提高,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的地位將更加鞏固,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明顯增強;而香港,則努力提升證券、債券、資管、離岸人民幣業務等領域的競爭力和吸引力,通過政策創新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國際金融合作。(張莫、陳涵旸、杜益萌報道)